[搜狐汽车·黑客] 在当下这个汽车革新的年代,我们早已跟不上车企们推陈出新的步伐了。即便是众多自诩十几年驾龄的老司机,如今坐在最新款的车内,也只能露出“地铁老爷爷看手机”一般的尴尬表情。
近十年时间,从指纹识别到虹膜认证,从环视影像到自动泊车,从语音控制到手势控制……太多汽车科技让人眼花缭乱,炫酷且新潮。对于车企来说,不断创新进取是企业的生命力,对于消费者来说,能让汽车变得更智能何乐不为。
但在现实中,似乎并不是每一种汽车科技都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日前,J.D. Power发布了2020年“美国汽车技术体验指数”。此次,被调查的对象是82527名购买了2020款新车型的车主,这些车主在购车90天后接受了调查。
从车企的分数上来看,现代汽车凭借高于平均水平的技术和优秀的执行度在主流汽车品牌中排名最高,得分为556分;斯巴鲁以541分排名第二;其次是起亚538分;从人们对技术的喜好上来看,“手势控制”被评为“最不受欢迎”的功能,而车主们最喜爱的汽车科技,则是位于车辆各处辅助视野的摄像头。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样的汽车科技更受人喜欢?排名靠前的车企又点对了哪些“科技树”?
[·榜单中的新奇发现·]
在这份新鲜的J.D. Power榜单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颠覆认知的有趣现象。比如,很多车企都在大力攻克的主动驾驶辅助系统,其实并不受人们的信任。
在J.D. Power的调查中,一些车主认为,使用主动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帮忙减轻驾驶压力,在到达目的地时精神更加充沛。然而,主动驾驶辅助系统技术并未赢得大部分车主的信任,这部分车主认为,主动驾驶辅助系统十分“令人讨厌”或“让人分心”。
这就很尴尬了,车企大力推进辅助驾驶的同时,车主可能并不会买账。当然,车主的不信任感,也和个别车企的实际策略有关。
调查显示,主动驾驶辅助系统如何发挥作用、何时发挥作用以及为何发生作用,不同品牌在执行策略上存在很大差异。有些车企会在销售的时候,会培训车主如何正确使用该系统,而有些车企仅仅是将车售出,之后就不管不问,全靠用户摸索。
在大多数情况下,车主并没有从车企那里接受过“如何操作主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培训,不信任也实属情理之中。
车机交互方面,之前宝马在其车型上搭载的手势控制技术,意味着车机允许用户使用手势来控制车内的各种功能,而不需用手指触摸屏幕。在宝马车型上,中控屏前用手指画圈可以调节音量,用手掌可以播放或暂停歌曲。
虽然从技术角度上看十分先进,但现实是鲜有车主买单。调查中,手势控制是在所有满意度评价中评分最低的技术。61%的车主使用该技术的时间不到驾驶时间一半,其中14%的人从未尝试过该技术功能,16%的人尝试过但不再使用。
原因无他,十分鸡肋。
如果在驾驶过程中想调节车内音乐的音量,大部分车主都会通过方向盘上的控制键进行调节,或者是中控台的音量旋钮。而手势控制难以被识别不说,有时还会被误识别,本来想降低音量结果音量反被调高,给车主带来麻烦。
由此可见,技术先进不一定代表会受欢迎。近些年来在国内大火的掌脉识别、虹膜识别、车顶摄像头、无人机协同拍摄等技术虽然没有被统计到J.D. Power北美榜单中,但其真实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不受欢迎的汽车科技“各有不同”,而好用的科技配置则有规律可循。想受到欢迎?那必须做到既先进,又是“刚需”。
[·讨人喜欢的汽车科技长什么样?·]
如果细读榜单就会发现,消费者不喜欢花架子,而且也不信任可靠性较低的功能。对于普通车主来说,“刚需”的功能永远放在第一位。
比如,最受欢迎的汽车科技,竟然是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现的倒车影像。
J.D. Power调查显示,车主对于能够提供“第三只眼”来帮助驾驶的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以满分1000分计算,在豪华汽车领域,后视镜摄像头在执行指数中得分最高894分,其次是地面视图的摄像头884分。
在主流汽车领域,后视镜摄像头同样是执行指数得分最高的889分,其次是能看到拖车的摄像头874分,再次是地面视图的摄像头858分。
在拥有这三种摄像头功能的车主中,有很高比例的人表示,希望在下一辆车中也能拥有这些功能。73%的车主希望拥有后视镜摄像头,62%的车主希望拥有地面视图的摄像头,53%的车主希望能拥有透明的拖车视镜。
同时,受到欢迎的还有安全性技术与能够提升燃油经济性的科技。
抛开榜单我们也会发现,在日常驾驶中,我们在倒车的时候早已经习惯了倒车影像,有些高级车型会配有360°环视影像,在一些胡同里或是拥挤的街道边开启这些功能,能够帮助车辆避免很多剐蹭。
同样,在安全性方面,一系列的碰撞测试让很多车企都“原形毕露”,人们已经越来越渴求车辆带来的安全感。这方面的技术得到很高的评分,反映了车主对车辆安全性的重视态度。而提升燃油经济性的科技获得高分,则是车主为了降低用车成本的表现。
现代汽车就是凭借这两种技术集中突破拿到了高分。例如现代在第十代索纳塔(参数|图片)上,搭载了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可根据定速行驶、加速行驶等行驶条件,来控制气门开启时间持续时间,从而根据情况实现更合适的发动机循环方式。
对车主来说,降低油耗是实打实的好处,投票这一技术也理所应当。
综合以上的调查内容,“刚需”成为人们考量汽车科技的首选因素。摄像头能够延伸驾驶员的视野,而燃油技术与安全技术能够降低用车成本、提升车辆安全等。
车主是最务实的。相比于“锦上添花”的娱乐性汽车科技,他们显然认为“雪中送炭”的配置更能打动自己。与其来一辆“会飞的汽车”,倒不如把车的胎噪先解决掉。这才是消费者的需求逻辑。
而不同的车企,对这一需求又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有些车企在这一方面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倒车影像等基础功能尚未做扎实,360°环视影像还有着畸变严重的问题,就仓促上马“智能座舱”、“AR导航”,直到最后也得不到消费者认可,只好归咎于“大环境不好”。
而有些车企在对汽车科技的理解方面就很契合实际,这也与长期的扎实调研有关。一步一步研发新平台提升安全性,并在细节方面进行持续改进,提升燃油经济性,并通过对实用配置的升级来保持创新。
这类车企一般都会收获丰厚的回报,这不仅是市场决定的,更是消费者以多年用车经验投出的“理智票”。
[·排名靠前的车企做对了什么?·]
当下的造车技术已是经过百年发展的结果,高度成熟。只有在科技方面存在不同路线。大家对汽车科技的探索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各有各的侧重。一时间,八仙过海。
这份J.D. Power汽车科技榜单还给出了车企的排行进行参考。虽然这份榜单源自北美消费者,但调查的对象均是全球车型,所以对国内的消费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豪华品牌中,沃尔沃汽车以617分的创新指数排名第一,宝马以583分的得分排名第二;凯迪拉克得分577分,排在第三;在主流品牌中,现代汽车排名最高,得分为556分;斯巴鲁541分排名第二;其次是起亚538分。
作为标新立异的企业,特斯拉的创新指数得分为593分,在得分上仅次于第一名沃尔沃。但该公司由于不符合排名标准,因此并未被正式列入品牌排名中。
J.D. Power方面宣称,与其他品牌不同,特斯拉并未授权J.D. Power在15个州内对其车主进行调查,特斯拉的分数是基于对其他35个州车主的抽样调查得出的。
嗯,不愧是特斯拉,总能出点新花样。
在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下主流榜单的前三名。由于贴近更多消费者,主流品牌的车企相比于豪华品牌的车企,在科技创新方面更契合大部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前三名更具代表性,这些高分车企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趋势。
排在主流榜单第一位的是现代汽车556分,高出第二名斯巴鲁多达15分。现代汽车的技术路线近些年愈发清晰,那就是主攻安全、智能网联与燃油经济性,这也是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三个重要领域。
现代汽车在这三个领域的创新,我们可以从现代汽车第十代索纳塔上略见一二。在安全方面,第十代索纳塔采用的i-GMP平台,应用了高强度钢材和热成型钢,使车身平均强度提高了10%以上。设计多重骨架结构发动机舱,能有效分散车体吸收的冲击力。
在主动安全方面,现代汽车则是押注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为第十代索纳塔索配备了BCA盲区防撞辅助、FCA-JT前碰撞预警制动系统(可识别交叉路口)、SEA乘客下车安全辅助、LVDA前车出发提醒等配置。
而在智能网联方面,除去上文提到的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外,现代汽车还在第十代索纳塔上搭载了第三代智能网联平台,能够实现场景化语音指令识别联动。此外,第十代索纳塔还能够进行车家互控与车辆远程控制等。
从一些细节上,也能够看出为什么“适当创新”更能获得好评。例如在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倒车影像功能上,现代汽车进一步延展,选择的方案是利用侧方摄像头。
这种摄像头,可以根据驾驶者的方向指示灯操作,将该方向的后侧方影响影响显示在仪表盘上,采用了广角镜头,能够将视角扩大到50°,要大于后视镜,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变道时看不到车侧车辆的危险。相比于
奥迪e-tron(参数|图片)的电子后视镜,现代的技术创新更好地兼顾了实用性与成本。
创新不是“瞎创新”,而是有计划有意义地适时改变。日系车中排在第一名的斯巴鲁自然也有话说。2020年斯巴鲁Ascent(参数|图片)上的智能后视镜,帮助斯巴鲁取得了榜单第二名的位置。这一后视镜是2019年推出的技术之一,斯巴鲁Ascent上的智能后视镜使驾驶员能够翻转后视镜底部的开关,并在后视镜被多余的货物挡住的情况下看到整个后视镜。
此外,驾驶员还可以向上或向下或向侧面调整摄像机水平以查看更多的后视效果,如果太阳太亮或在夜间使其变亮,则可以更改亮度。拥有摄像机后视镜的车主中有73%的人表示,他们“绝对会”想要在下一辆车上使用该功能。
在斯巴鲁之后,是排在第三名的起亚品牌538分。起亚这个品牌与现代汽车同源,均是一家集团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起亚凯酷车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第十代索纳塔共享了诸如i-GMP平台、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等科技。
所以,得分接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韩系车的技术实力——看,哥换个马甲,分还是差不多。
[·写在最后·]
总的来看,在混动与电动化的大趋势下,燃油车技术依然具有相当大的可挖掘空间,而汽车科技的迭代,往往不以车企的意志为转移。
不断突破的车企,已经掌握了消费者的喜好,并进行着持续投入研发。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阈值也在不断提升,来倒逼车企推陈出新,形成了良好的相互激励。在这一情况下,脱颖而出的竞争者更是难能可贵。
有句话说得好,“提前一步是天才,提前两步是疯子。”如何在已经做到“提前两步”的情况下,用相同技术来满足“提前一步”的消费者,也是值得忖度的问题。汽车科技想要“讨人喜欢”,还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